找到相关内容19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乔荼波陀颂》文献学研究

    经验世界的实在性,把五分别的不二论推至绝对的地位。主要手法是运用幻的理论,提出梦幻的比喻,比如绳与蛇的比喻,海市蜃楼的比喻等。关于梦幻的说法是来自于佛教的,例如海市蜃楼,“乾达婆”(gandharva...

    孙晶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60961797.html
  • 无法可忍是名忍辱 我的逆增上缘

    离相会性(意)地以慈眼视其内在本来清净的佛性,不为其染识所投射出来的“忿怒相”(方便妙用)所惑。一切的“识野”所及,都是1-8识所投射出来的海市蜃楼、方便法,了无实性可言,妄中(心外)不用再辩求真实!...

    佚名

    |忍辱|嗔恨|降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7/2213243223.html
  • 死亡与临终、佛性与中阴境界

    mdash;—嘴、鼻等通通干掉。内征兆是个人的神识认知经验好象海市蜃楼般的妄想,而移动的影像则如同梦幻般。接着,火大融入风大中。外层上,亡者将失去体温。内层里,智觉变得像风中火焰般。有火焰...

    第三世蒋贡康慈仁波切

    临终|中阴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2/1912177848.html
  • 佛教教育教学中的问题

      教乃教书,育乃育人;教育是教书育人。现代佛学教育,在总体上看学院林立;在表面上看,气势不凡;在内容上看,水平不高,程度堪忧。只有表面文章,没有内在的实际;只有总体上的多,而没有内在的精,根本经不起实践的考验,就这样的现时情况,还要出人才,出匠器,真乃空中楼阁,海市蜃楼。   一、现代中国佛教院校的情况  (现代一词的时限是从1980年以来,因佛教院校在文革期间全数被关,直到80年才得以恢复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2541312.html
  • 普陀山中谒观音

    。1916年8月25日,孙中山游普陀山,曾在这里看到了“海市蜃楼”,为这一可遇而不可求的机缘,写了《游普陀山志奇》,其中记述了他的所见。这篇游记上盖有孙中山的“月白风清”印章,至今仍珍藏在普陀山文物馆...

    郑国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4842310.html
  • 唱禅歌就是修行

    这四重恩。   我们报众生的恩是怎么报呢?   只要我们保有了安祥的心态,走到那裹都是在散播安祥,因为你的安祥心态它会形成一个磁场,修行好的人就知道,每一样东西都有磁场。‘海市蜃楼&...

    耕云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25842879.html
  • 诗僧曼殊述评

    。曼殊在他的《海市蜃楼》中,称百助枫子为天下美人,妙婉无伦。曼殊赠百助枫子的诗,有为调筝人绘像两首,调筝人将行属绘金粉江山图两首,与寄调筝人三首,在曼殊剩下的八十余首遗诗中,百助枫子差不多占了重要一...

    郭 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349502.html
  • 中观应成派中心思想管窥

    之分了吗?在区分正、倒世俗谛法问题上,月称论师和清辨论师又出现了分岐。清辨论师认为,从境相上看,凡是世间名言识所见的色声等法有其作用的,就是正世俗,而没有作用的为倒世俗,如海市蜃楼、眼中空花等。自证派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5352452.html
  • 死亡与临终、佛性与中阴境界

    一点也不会被改变。   第二个分解的阶段是当水大融入火大时。其外征兆乃是身体的一切通口——嘴、鼻等通通干掉。内征兆是个人的神识认知经验好象海市蜃楼般的妄想,而移动的影像则如同梦幻般。接着,火大融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32753352.html
  • 中国“名山风景区”浅议

    禽兽尽白,黄金为宫阙。未至,望之如云;及到,三神山反居水下。临之,风辄引去,终莫能至云”,看来是一种海市蜃楼的幻象。秦始皇信以为真,为求长寿曾多次派方士泛海去三仙山寻找不死之药,当然毫无结果。于是汉代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71257106.html